“妖精”救市


这一次,是“好妖”。

周五(10月19日)盘前,A股上演罕见一幕,“一行两会”的三大掌门人同时喊话声援A股,而A股也并未让其“失望”,指数低开高走,三大股指齐齐爆涨。

在三大掌门的话术中,最引人瞩目当时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于“险资入市”的表态。

“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时隔两年,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再度“放松”

聊起险资,时间得回到两年前。2016年,险资成为当仁不让“主角”,回顾当年的十大险资举牌案例,最为著名的当属宝能,先有耗资451亿举牌万科,后有“血洗”南玻A董事会。

除宝能外,恒大人寿(举牌万科)、安邦保险(举牌中国建筑金融街)、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吉林敖东)、国华人寿(举牌天宸股份)等也都在A股中翻天覆地;可以说,彼时的险资“风光无限”,市场中还曾相继热炒“恒大概念股”、“安邦概念股”等题材。

然而,险资的风光始于宝能,却也终于宝能。

2016年11月,宝能系的前海人寿开始大举购入家电业明星公司格力电器,一直买至4.13%,成为第三大股东;正是此举,“激怒”了监管层。同年12月,刘主席发表了一番“石破天惊”的讲话,直指以宝能为首的险资为“门口的野蛮人”。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保监会出台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最严政策,发布1+4系列文件,将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恢复至“股灾”前水平,并严格规范二级市场举牌行为,而以宝能为首的险资也开始择机退出上市公司。

时隔两年,郭主席今天的这番表态,意味着自2016年以来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强监管政策首次出现了边际放松。

三大关键词:新低、超跌、绩优

随着A股近期的重挫,险资“压舱石”的作用再度受到市场关注。事实上,早在10月13日,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营部主任任春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呼吁,保险机构以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的方式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被业界视为鼓励险企入市的信号。

而上周周末(10月14日)精达股份控股股东特华投资与华安保险签订的股转协议即可视为响险资入市的“第一枪”。

今日在三大掌门齐齐声援A股后,有媒体爆出,此次保险资金或以两种形式入市:

一是由保险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直接入市自行择股,加大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他们目前看好同时符合“股价创三年来新低、股价跌幅超过60%至80%、业绩基本面较好”的个股。

二是保险资管公司和券商联手合作,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具体模式为:以券商两融收益权为基础资产,保险资管公司发行设立“类固定收益型资管产品”。

显然,险资选股的三大关键词出炉——“新低、超跌、绩优”。

业内人士透露, 就目前时间节点看,可以算是险企入市较好的时机。因为不少行业和企业的股票价格已称得上‘地板价’,此时入市选择资质好的企业投资,风险不会很大,是抄底的好机会。

这一次 “险资入市”与2016年有何不同?

此次险资入市,是有监管层授意而为之,说白了,其目的实为“救市”。

从证监会和银保监会的态度看,证监会是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这些证监会所有可以推动鼓励的基金类产品出资;银保监会则是要求旗下银行和保险在处理质押风险是,前者要科学合理稳妥的处理风险,后者被要求出资伸手相助。

既然是救市“资金”,那意义便有所不同。

2016年的险资,其目的一是以“宝万之争”为例的股权争夺;二是以恒大为代表,以自身影响力在二级市场中赚取快钱。

如今,头戴“救市”头衔,险资定然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者角色,而非过去几年‘野蛮人’和‘妖精’等方式激进投资。”

中国平安为例,近一段时间以来,公司不仅在港股大举买入工行H股,还以定增、协议转让、港股举牌等方式战略投资入股了华夏幸福、汇丰控股和旭辉控股等上市公司。从权益投资风格看,中国平安并未在A股大肆举牌,而是采取了定增、协议转让及港股举牌方式实现了长期股权投资配置。

业内人士认为,险资一方面可在当期市场估值低位时在二级市场上以连续竞价方式加大优质蓝筹股和成长股的投资力度,以分享资本增值红利的同时,为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对市场冲击更小的方式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协议转让等实现举牌或战略投资。监管层面指的更灵活的方式主要是指,保险资金股票投资要发挥长期价值投资者角色。

符合条件的个股有哪些?

最后,根据险资入市的形式,选股宝按照以下条件筛选出一份个股名单:

1)、近三年来股价跌幅超过60%;

2)、过去三年净利润全部实现增长:

3)、大股东存在股权质押现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扫码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
    用户反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