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挖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我们发现了这几个特点,市值这个规模的公司竟占大头


A股历史上出现过三波回购高潮。第一波出现在2014年4月-9月。第二波回购高潮出现在2015年7月,股灾中50家上市公司在7月发布回购预案自救,全额回购的资金规模合计达到419亿元。第三波即是这次。

7月底以来行情急转直下,以美的集团为代表的大手笔回购方案开始频出。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截至8月17日,两市共有732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以上限计金额合计达667亿元,两项数据均超越历年全年水平,创下A股历史记录。

与境外市场相比,股票回购在我国资本市场频率此前很低,在2012年以前,极少有A股进行回购,且规模都很小。近三年开始,A股回购渐成风气。

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回购潮对市场反弹作用甚微,但发布回购预案的个股相对于指数石油明显收益的。

A股史上最大回购潮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现金等方式,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的流通股。美国股市公司回购股票非常普遍,回购的目的主要是反收购、市值管理、实施股权激励以及作为派发现金的一种替代方式。

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可以以三种方式进行:集中竞价交易、邀约方式、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方式。其中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最为常见,一般流程包括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等关键节点。完成股票收购后,将股份奖励给员工的公司需在1年内转让给员工,减少注册资本的公司需在完成后10天内注销股本。

从回购金额的角度,A股历史上出现过三波回购高潮。

第一波出现在2014年4月-9月。2013年12月起上证综指一路下跌,到2014年3月17日上证综指跌至1974.38点,为2014年至今的最低点。2014年9月*ST仪化(现*ST油服)发布重组方案,其中包含以2.61元/股的对价定向回购中国石化持有的24.15亿股并注销,回购金额高达63亿元。

第二波回购高潮出现在2015年7月,股灾中50家上市公司在7月发布回购预案自救,全额回购的资金规模合计达到419亿元。

第三波即是上文提到的此次,公司数量和总金额均达到历史最大。其中美的集团40亿元回购预案是2018年最大规模回购计划,截至8月8日,公司已回购12.5亿元。

回购与跌幅成反比,中小市值最活跃

从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三个行业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数量最多,化工、汽车、家用电器三个行业整体回购金额上限最大。发布回购预案公司较多的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电子等行业年初至8月3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跌幅均在25%以上。

回购预案数量最多的计算机行业年初至今跌幅较小,主要得益于其2月、3月的强势反弹,2月1日至3月31日计算机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上涨15.55%,位居全市场之首。但4月以来计算机行业回调幅度大,4月19日至6月22日期间,行业指数下跌22.64%,在此期间较多公司发布回购预案。

2018年发布回购预案公司的市值分布来看,市值在30亿-50亿之间的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的数量最多,市值在50亿-100亿之间的公司回购金额规模最大。从各个市值段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的比例来看,总市值在100亿元-150亿元之间的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比例最高。总的来说,回购行为较为积极的公司大多具有一定规模,市值在30亿-150亿区间各段回购比例均超过20%。

此外,2018年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具有低估值、中市值、盈利尚可、偿债能力有限的特点。估值方面,2018年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市盈率PE(TTM)均值为31倍,中位数为27倍,均低于A股整体平均数、中位数。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2017年扣非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17.58%,高于整体A股中位数,2018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15.50%。

7、8月以来回购公司继续狂飙

数据统计,7月以来两市又有67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增持上限计金额最高达232亿。其中25家公司已正式开始实施回购,18家获股东大会通过,24家处在预案阶段。

金额上来看,除反复提及的美的集团40亿回购外,还有大族激光(最大20亿),龙蟒百利、完美世界东方雨虹等四股回购金额达10亿。另外三星医疗嘉化能源等6股增持金额超5亿元。

以下是增持金额较多个股详情。

而从增持目的来看,既有像大族激光东方雨虹这种高点回调较多,但相比于历史仍处于高位,公司觉得估值合理而回购的。也有像先河环保这样突然爆出地雷股价连续跌停后放利好护盘的。

市值管理回购作为稳定股价的常用手段,经常发生在公司股价连续下挫阶段。下跌因素各异,未必会因为回购预案的发布而马上反转,因此在筛选回购公司时,可以将一些基本面因素考虑进去,如中报预告净利润增速较高,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没有股权质押风险等

潍柴动力:突破行业桎梏,业绩韧性持续超预期

公司拟最高回购5亿元公司股份。受益于工程车大幅增长拉动,2018上半年重卡行业持续景气。

公司作为重卡发动机独立供应商龙头,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转使得发动机业务规模效应增强,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最新预期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此前市场始终对重卡销量大幅下滑和公司业绩周期波动抱有疑虑,这也导致公司估值水平始终难以提升。

券商分析认为,在环保政策的扭曲下,重卡市场或将呈现弱波动态势,而公司通过调整产品和业务结构,业绩韧性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扫码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公众号
    用户反馈
    回到顶部